大廳----位於八斗街148巷41號
約西元一七七0年(清乾隆三十五年),福建泉州馬鑾鄉十六都人杜昭文,其兒子茲麟等因聽說台灣漁產豐富,決定遠渡來台求發展。兄弟等人抵達雞籠後,覓得八斗子島東南側(今日長潭里海邊),作為定居之所,搭蓋了四、五間草屋,隔年並返鄉將家人、家族神明「將軍爺」與杜氏神主牌位一起帶回台灣。並且用漁獲跟原住名換取一些民生用品。所以現在瑞濱以前叫做『換番(台語)』。
用茅草蓋屋,在一次出海捕魚時茅草屋失火燒光,所以移居到八斗子,也就是目前這個地方。而原來蓋茅草屋地方 (台語)』「舊厝門口」。
至杜氏祖先第三代(天來)來記公時,建蓋大廳及房產,作為家族及五個兒子的產業,俗稱的「五柱內」,並把將軍爺與祖先牌位供奉於大廳,從此大廳成為杜氏族人的信仰與祭祀中心。
在漳泉械鬥時,和平島(社寮)漳州人,不滿八斗子泉州人「焚寄網」漁獲豐收,賺很多錢(因為太有錢了所以叫富貴巷),起了滅村的念頭,當時八斗子人較少,往瑞濱討援兵,村中老弱婦孺就是躲在大廳(杜氏宗祠)在將軍爺保護度過難關。
一樣是產權複雜無法修復,原來大家族如今只剩第六代『朝明』居住,左右翼都坍塌無法居住。在居住安全考量下,2017年5月將200年的屋頂翻修。古宅無法維護,是八斗子最無奈與緊迫的事。